从之前各地媒体的报道中我们获悉,在这些代工厂里打工的工人待遇,则远远没有产品质量那样完善。这些代工厂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,比如加班时间过长,工人健康没法保障 ;生产环境恶劣,没有必要的保护措施;使用童工或是没有给工人们体检……正值城市信报落地青岛两周年之际,5月11日,记者深入到NIKE在青岛的代工厂,一探究竟。
车驶过城阳一段距离后便到了即墨青烟路,国际著名运动品牌NIKE的代工厂青岛昌新鞋业有限公司即墨分公司便坐落于此,它是NIKE在青岛的三个代工厂之一。但与位于胶州的总部相比,这里只是一个分公司,工人们和记者说,这里只负责生产鞋底。
厂子紧靠路边,虽然竖着写有厂子名字的标示牌 ,但厂子看起来仍然不起眼,车间外墙爬满了茂盛的蔓藤植物。门口竖着一个绿色的广告牌 ,上面打出了常年招人的广告,本是1500块钱工资被手写改成1700块钱。工资并不是很诱人,而且招工简章上注明:厂里是不包吃包住的,只有一定的补助。
除此之外,其他各项承诺看起来还是很不错的,厂子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生产量,分早中晚班三班倒的形式,24小时全天候工作。还“签订劳动合同,每天工作八个小时,每周休息一天,加班有加班费,上五项保险”,对不少工人来说,保险和不加班慢慢的变成了工人们选择工厂时的一个重要条件,而且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,工资也会随着增加,中班和晚班有补贴,夏天有高温补贴。在工人们看来,在这工作一切都是有保障的,这不失为一个工作的地方。
5月11日下午,记者再次准时来到厂子大门时,门口站着身着制服的保安,他站在两台打卡机前面,问记者是干什么的。“昨天已经来过了,来干活儿的”,记者对他说道。随后保安室里走出另外一位保安,领着记者进了车间,他让记者先去车间看看,看看能不能干。这是记者第一次走进车间,一走进去便闻到一股刺鼻的橡胶味,耳朵里传来机器的轰鸣声和哐当声。工人们都戴着手套,他们将各种像纸一样的生料放到印台上,生料进入机器后通过高温下压,烤熟橡胶,然后定型出炉,工人把它取下来就可以了。当做好的鞋底出炉时,一股更浓的橡胶味扑面而来。记者看出,在时下并不算太热的季节里,外面的人们都穿着外套,而厂里不少工人都穿着短袖,记者当时并不知道这一切,也没太在意,只是觉得气味刺鼻。
整个工作流程不算太难,只需要将生料放上面,烧熟后取出。“你看很简单的,就像他们这样做就可以了,你看看你能不能干”。看完工作流程后,保安和记者说,这家厂里只生产鞋底,进来就干刚才那活儿,记者有些犹豫 ,除了刺鼻的橡胶味道难以忍受外,其他看起来并没什么太难的。“就是味儿大点,时间长了就好了”,听保安这么一说,记者信以为真,便轻松地答应下来。可在随后的日子里,记者才发现答应得太早,因为没有办法忍受刺鼻的气味和高温,很多人辞职了。
跟着姜女士走上二楼的办公室,厂里的一切都像是NIKE这个品牌的标准,墙上贴着巨幅的NIKE明星海报,各项行为准则以及各种提醒的标志一目了然。
姜女士先递给记者一份简历表,记者看到了《耐克公司行为准则复习》几个字,正准备往下看的时,姜女士和记者说填上自己的名字和日期就行了,在《职业病危害告知》的表中,记者也是被催促着赶快填名字,而表中任何内容记者都没看到。随后,记者匆匆填完入职表,姜女士就让记者准备6张照片,进来之后先干着,找个时间再做个体检。
但记者一直惦记着那几张表,里面到底写了什么重要内容呢,那上面可是写着职业病危害几个字啊。随后,记者拿到这两张表,仔细阅读后,才发现上面很多重要内容都因为当时姜女士的催促而忽视了。
接下来的一天,记者拿着照片和身份证,就来上班了,没有合同,也没有准备什么体检健康证明,当然他们也并没有向记者索要,就这样,记者顺利地进入厂里工作了。工作几天后,也并未有人过问记者的体检证明一事。
随后,记者在《耐克公司行为准则复习》中发现,这份耐克公司的准则复习很标准,其中说到经理会给予雇员一张小卡片,正面是耐克公司行为准则的节略版,背面是安全和保健的5个小提示,随后下面列出来11个提醒,都是关于工人们权利、安全和保健方面的信息告知,并规定如果雇员不清楚可以提出疑问。但这一切都无从获知,填表时,记者甚至连看都没看过详细内容,更不用说提出自己疑问了。
同样,在《职业病危害告知》的第一条中,关于本岗位有几率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一栏空着,这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可能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也没有写。而第二条中规定必须戴好个人防护用品(如防尘口罩、防毒口罩、护耳器等),这并未有人告知记者。
与很多计件算工资的工厂不同,NIKE代工厂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自己的质量,不能追求速度而不顾质量,工厂每天工作八个小时,每个工人只需要在3台机器上完成9包到12包的任务量,而一包就是12副鞋底。对刚来的老王来说,他还不是那么熟练,每次都担心自己干不完。
但是对别人来说,完成这个任务量并不算太难,而且大部分人都能提前完成。来了5年的小田每次都能提一个小时,甚至一个半小时干完活儿。“干完了就待在车间里,又不能回家,很多人就选择加班,提前干下一班的活儿。”小田说,干得快而且还能保证质量,但并没什么奖励,每个月的钱都差不多。
厂子里规定,中班从下午2点钟开始到晚上10点,工资也就比早班多个几块钱,而晚班的则是从晚上10点到第二天凌晨6点,比早班多十几块钱。如果想挣钱的话,工人们往往会选择加班。记者干活儿的那一段时间里,就看到一位工人连续加了3天班,相当于3天持续工作16个小时。
记者问工人们,每个月加班能加多长时间,多数人都会说不定,没有人统计过。因为厂里不会逼着工人们加班,都是自愿的。“愿意加就加,不愿意就算了,不过有时候人少了,还是会轮到每个人头上的,总之,自愿原则是首要的,不能强求”,小田对记者说道。
记者刚到车间时,还穿着外套,而看到师傅张先生和其他同事都穿着短袖在干活儿,不免有些好奇,有这么热?外面还不到20℃呢。可不久,记者就明白了其中缘由。
“把外套脱了吧!”看到记者有些不自在,张先生建议,“这里面温度很高,你这样一个时间段来还是算不错的,不是很热,也正好适合干活儿,到夏天了,干活时的温度都能达到四五十摄氏度,虽然开着空调,但起不了太大作用,三四十摄氏度很正常。”
记者之前都是站在旁边看着,没觉得有什么,但是自己站到机器前面时,就发觉肚皮也发烫,特别是鞋底刚从机器里取出来的时候,都冒着青烟,这时温度最高。有时候模具和印台太干了,需要洒点水,以免烧熟后的鞋底里会有气泡,达不到标准,水洒上去,一两秒钟就干了。
机器内的温度高达150℃,鞋底从机器里出来之后需要立马从印台里取出来,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烫伤,工人们干活儿时都戴着手套。记者每次看到工人们干活儿时,速度都很快,一两秒钟就将鞋底从印台里取出来,看起来应该不会费太大力气。但是当记者尝试着去取出来时,发现确实太烫了,手都不能碰上印台,但鞋底死死地嵌在里面很难不碰到。
尝试了几次,手不小心被烫了,原来手套指头的地方已经破了个洞。老王和记者说,手套两天发一双,质量还不大行,根本不好使,有经验的老工人们都戴上两双手套才能不被烫伤,而且取出来的速度都很快。记者比老王好点,干的活儿还不多,只是烫了一下。老王来了一个多月,干活儿时候又不是太注意,他的手腕上已经有三块疤,皮肤都鼓起来,“你看这边起皮了,烫的”。问过工人们,不小心烫伤很正常,“如果不行,你先用那个工具,把鞋底一边弄起来,手拿着那个角再取出要好多了。”老王给记者传授经验。
第一次进车间的时候,刺鼻的气味,记者还能忍受,所以答应得也比较轻松。但很显然,记者有些低估了车间里的刺鼻气味。刚开始时,记者常常站在张先生旁边看着他干活儿,闻了大半天的气味,记者看出鼻子有些发痒,喉咙也发干,而且像是被啥东西给堵住了一样,不停喝水。可到了真干活儿的时候,又不一样了,生料都是经过机器内150℃的高温烘烤的,当打开机器印台的那一刻,一股浓浓的橡胶味就涌到鼻子里,而此时鞋底上还冒着青烟。
记者把这个气味的问题跟老王说了,老王显得比较淡定,“很正常,大家不都这样过来的吗?”他虽然看起来不以为然,但私底下却又和记者说,说以前有个人的鼻子直接不好使了,这让记者吓了一跳。
可在其他工人们看来,难闻的气味并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。“有味道这很正常”,张先生说,“没点味是不大可能的,干这活儿能没味?时间长了 ,习惯了就好了。”这让记者无话可说,干了一天活儿之后,记者看出鼻子已经不大好使了,对气味分不清,下了班后鼻子还是痒,不过正如张先生所说,在车间里干活时间长了就习惯了,接下来的两天果真如此,走进车间,鼻子已经闻不出来那是什么气味了。
那这鞋底到底是什么材料,谁也说不清,在这干了3年的张先生,干起活儿来利索仔细,记者一直跟着他学。记者闻着这浓浓的橡胶味,问张先生这是什么味,“是天然橡胶还是化学橡胶来着”,他也不确定,只顾着干活。至于鞋底是什么材料做成,含有什么成分,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会产生什么他也不知道。
做鞋底的材料在厂里叫做生料,就是还未经过机器烤熟成型的,颜色各异 ,黄红白黑灰等各种颜色。裁剪前生料就像一张张的纸,用模具裁剪后就成了一个个的料,放进模具就可以,生料和成型后的鞋底都没有过大的味道,就是在机器高温烘烤后那一刻会产生大量刺鼻的气味。
味道这么大,但是工人们似乎都没有察觉到,在车间里开开玩笑,唱着歌儿工作,比记者想象中要轻松得多。
“这是橡胶吧?PFC?”具体叫什么小田也说不上来,“这么多东西肯定是有点毒的,常年接触对身体肯定有点影响”。年轻的小田心里有一些担忧,但是影响到底有多大,他没有仔细考虑过,也没想那么多,干就行了。厂里每年都安排体检,工作5年的他也没太在意,“我经常没去检查”,他显得很无所谓。“随厂子刚成立时一起来的人大有人在,他们已在这边干了十几年了,现在都好好的”。
在进车间前,并未有人和记者说需要戴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。进入车间后,由于车间内气味难闻,记者担心有害身体健康,便问师傅张先生大家就不担心身体健康吗,张先生显得不以为然,“你要戴的话自己能去班长那拿”,其他工人也表示没必要,“已经干了这么多年了,没见过出现什么样的问题”。
而在一处墙上,记者看到了很多这样的提醒,比如“此区域要戴耳塞和口罩”,但大家似乎都对该提醒没太在意。在《职业病危害告知》中,厂里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工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安全,也提醒工人们需要正确使用通风、排毒、防尘等防护工具,且必须配备好个人防护用品(如防尘口罩、防毒口罩、护耳器等)。
其实,厂里的规章制度贴得到处都是,为工人们考虑得算是很周到,但真实的情况并不容乐观。在鞋底修割处,因为噪音太大,一位姑娘戴着橙色的护耳器。整个厂子里,戴护耳器的居多,但是并未见过有人戴口罩之类的防护用品。
记者来的那几天,厂里来了一个小姑娘,她对这些也并不知情,“老工人们干了这么多年,没什么事情,应该就没什么问题吧”。“车间里温度这么高,戴上口罩会更热,谁没事戴那玩意,这都还嫌热呢”,张先生说道。
在信报记者卧底青岛昌新鞋业有限公司即墨分公司前,了解到莱西一家制鞋厂专门为耐克做鞋,当时记者曾试图以打工者的身份进去,面试失败了。因为这里面试不提问问题,但要有新员工推荐信。
5月3日下午,记者带着行李来到莱西市李权庄镇,下车后一路打听,来到了这家专门给耐克做鞋子的青岛泰光制鞋有限公司,被通知5月4日早8点门口集合,于是记者在公司附近一家小旅馆住下。
安顿好了之后,记者找到旅馆老板任女士打听,任女士和记者说:“这个公司很大,一个月一般人能赚一千多,干得好能赚两千多。”听记者不是本地人,任女士说:“他们这个厂里面,基本上全是李权庄镇周围的农村人,骑着电动车上下班,要不然就是大学生,外地的务工人员现在很少招了。”
据任女士介绍,几年前泰光制鞋有限公司都招外地务工人员,“老板也想要外地人,他们不会惹什么事,但是近几年工资下降,外地人不干了,就开始用本地人,大多数都是熟人介绍进去的,生人不大要,大学生的线点,记者准时来到泰光制鞋有限公司的门口,看到不少农民工也和记者一样来面试。除记者外,每人手中都有一封推荐信,不少老员工穿着工作服,和将要面试的人说说笑笑。记者仔细看了一下,原来每个人都有封新员工推荐信,上面明确写着老员工的姓名、职位、联系方式和和新员工的关系,另外一栏则是面试人的姓名、联系方式和面试时间。
Copyright © 2022 爱游戏官网首页入口-爱游戏APP下载 All Rights Reserved